2月2日,是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们在湖北省襄阳市各医疗救助点艰苦工作的第5天。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援队的工作日渐繁重。清晨一睁眼,队员们就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疫情。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心里又惦记起千里之外的亲人。
想念爸爸妈妈,没来得及跟他们好好道别。
想念孩子,想起自己还亏欠宝贝一个生日礼物。
是什么样的感情,让他们放下了自己最牵挂的人,冲到了危机重重的战“疫”最前线?
或许,我们从他们在前线写给家人的信中,能找到答案。
穿上厚厚的隔离服,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又要开始新的战斗!
(一)
“想想我都已经3个月没回家,3个月没有见你们了。本来说好春节要回家的,又食言了。”
“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所以我放弃了休假,决定跟随医院援鄂医疗队来到疫情一线。”
“爸妈,我永远忘不掉视频告诉你们我的决定时,你们脸上浮现出的震惊和不知所措,还有眼睛里的泪花。”
“我知道弟弟的离去给你们留下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痕,你们不想我出任何差错。但是,爸妈,我永远忘不了我为什么学医——就是为了不让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憾事再次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想让别人再经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爸妈,你们要照顾好自己,不用担心我,我和我的战友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平安回到你们身边,我向你们保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束后,我一定找个好人嫁了!”
——摘自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固原市人民医院医生张娟娟给爸妈的信
孩子写给妈妈(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的贺卡。(图片由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提供)
(二)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高娜在出征湖北的前一刻,才给妈妈匆忙打了个电话:“妈,我去湖北支援了,您别担心我,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没等妈妈说什么,她就挂断了电话。
那一刻,她感到又难过又心虚。
农历大年三十,妈妈打电话给她:“娜,最近这个疾病传染厉害,你们医院有没有啊?你可要注意啊,你可不要去接触那些病人啊……”
高娜一边嘴上应承着,一边主动报名参加了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
“知道您肯定不会同意,所以,我下飞机才告诉的您。”
“自从来了湖北,您隔1个小时发条信息,打电话,发视频,不停地联系我,问我吃了没,饭好不好吃……”
“妈妈还说:这次回家一定要催你赶紧结婚,自己一个人,没人管着你,想干嘛就干嘛,我看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还会不会乱跑!”
在信里,高娜记录着妈妈的唠叨,字眼里全是感激。她在信里对妈妈说:“即使您是担心我,但心里还是挺为我自豪的吧,是不是没想到现在的我这么勇敢。我是不是很棒!”
队员卫夏利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妈妈。让她感动的是,到了湖北,在和妈妈通视频电话时,妈妈尽管满脸震惊和担忧,却依旧说了5个字:“妈妈支持你!”
卫夏利是医生,还是军嫂。多年来,妈妈总是默默无闻地照顾着她、照顾着她的孩子,帮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她下班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
她在信里对妈妈说:“感谢您为我们守住小家!”“等我平安归来,以后的日子里我来照顾您!”
(三)
2月1日一大早,在襄阳市中医医院医疗救援点工作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护师杨俊芳,抽空给家里打了视频电话。
当天是孩子的7岁生日。孩子满含泪花问杨俊芳:“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你答应过,会在我生日的时候买一个大蛋糕,邀请我的朋友一起庆祝!”杨俊芳忍着泪水说:“对不起宝贝,妈妈食言了,等妈妈回去,一定给你补过一个生日好吗?”
听了妈妈的话,孩子用小手擦了擦眼泪,露出笑脸,嘱咐她:“妈妈,你去病房的时候,一定要穿上你的‘太空服’,不仅帅,还能打倒病毒!”
在给家人的信里,杨俊芳这样写道:“我们的家人也同样是我们的战友,我们在一线抗击疫情,他们在承受着对亲人的思念,担心得吃不好睡不好。我们,要一起加油!”
(四)
有些队员们用微笑代替眼泪,用乐观代替恐惧。
自治区人民医院护士翟谦倩在给妈妈的信中,提到了她们之间有趣的对话:
“望着窗外的街道,感觉自己像极了战争年代搞地下工作的战士。”
“那天,你问我穿不穿纸尿裤,我说得穿,你就安慰我,让我多穿穿,权当弥补小时候没穿的遗憾。哈哈,是亲妈没错了!”(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必须长时间穿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
其实,从翟谦倩申请参加宁夏援鄂抗疫医疗队,到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父母哭了好多次。
翟谦倩在信里告诉父母:“我内心想来支援的原因,就是内心无法平静,无法看见同胞手足遭受这些磨难!”
“我提笔写下入党申请书,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党组织,能够在国家有任何需要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
人间有大爱,无私留余芳。
一封封饱含热泪的“战地家书”里,藏着他们心中的大爱与小爱,藏着他们的热血和青春。正如一位队员在信里写的那样:“我们不是生而无畏,而是生命值得敬畏!”“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一起,保护好我们的同胞!保护好我们的国家!”(记者 尚陵彬)